寻常型银屑病(Psoriasis Vulgaris,PV),是一种久治难愈、容易反复发作的慢性皮肤疾病。它的主要表现为灰色鳞屑、红斑、瘙痒和疼痛等症状,给病人带来巨大的身体和心理负担。本文将针对寻常型副银屑病展开讨论,介绍该疾病的病因、症状、诊断、治疗、预防等方面的知识。
一、病因
研究表明,寻常型银屑病的发生与遗传、环境和免疫因素等因素相关。目前认为它的发病机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:
1. 遗传
遗传因素在寻常型银屑病的发病率中占据重要地位。家族成员中患病者的比例高于一般人群,有家族史者患病风险更高。通过基因研究发现,多个基因突变与该病相关,特别是与T 细胞的免疫活性有关的基因。
2. 免疫因素
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皮肤中会有大量异常情况下激活的免疫细胞,包括自然杀伤细胞、T 细胞、巨噬细胞、树突细胞等。这些细胞会释放多种介质,如白细胞介素-6(IL-6)、白细胞介素-17(IL-17)等,进而促进角质细胞增殖和表皮过度角化。
3. 非免疫性因素
寻常型银屑病的发生可能与心理压力、感染、药物、饮食、生活习惯、气候等非免疫因素有关。由于没能清晰地证明相关因素是否足以导致银屑病的发生,故暂不详细阐述。
二、症状
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,以发生于四肢、躯干和头皮的病灶最为典型。下面是一些常见的症状:
1. 红斑
寻常型银屑病的早期症状为局部出现红色斑块,其边界清晰,中间为浅灰色或带有银色鳞屑。一般来讲,该病灶比周围皮肤高凸。
2. 瘙痒
病灶和周围正常皮肤交界处可能会出现搔抓、发痒的情况,这会加剧病人的不适感。
3. 鳞屑
病灶上出现大小不等、厚度不一的银色鳞屑,这是寻常型银屑病最突出的症状之一。它们易于脱落,但被剥离后,病灶表面很快又会重新形成同样的鳞屑。
4. 形态多变
在寻常型银屑病发作期间,皮损可扩散,并呈不同形态。除了局限性的红斑,有时还会伴随病灶回归、休止期等多种表现。
三、诊断
寻常型银屑病的诊断主要基于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病史。如果病灶面积较大或患者伴有多个病灶,则可通过皮肤检查来确定诊断。
标准的临床诊断取决于以下因素:
1. 红斑:寻常型银屑病的一个主要症状是红斑。常见于四肢、躯干和头皮,大小不等、颜色深浅不一,边界清晰。
2. 鳞屑:鳞屑是检验寻常型银屑病的关键特征之一。鳞屑通常会脱落,但病灶表面会重新形成同样的鳞屑。
3. 浸润:寻常型银屑病的皮肤病变通常比正常皮肤厚,表现为皮肤突起或浸润。这也是关键的诊断特征。
4. 硬化现象:有时,寻常型银屑病会伴随硬化性现象,如皮肤紧绷或小块硬皮等。
五、治疗
目前,寻常型银屑病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,包括药物治疗、光疗和局部治疗等。
1. 药物治疗
药物治疗包括外用和口服制剂。大多数病例会开处方外用药,如类固醇类药物、维生素D3类药物、细胞毒药物等。如果皮损较广泛,则可能需要口服系统治疗。在使用类固醇等强效药物时应慎重,遵循医嘱,定期进行检查。
2. 光疗
紫外线照射可以有效改善皮肤病变,缓解症状。这可以使用脉冲性紫外线(PUVA)、紫外线B(UVB)等进行治疗。但应注意反复曝晒可能诱发皮肤癌的风险。
3. 局部治疗
寻常型银屑病轻度患者可选用外用唑来膦酸软膏、5%乙酰氨基苯酸软膏、色甘酸乳膏、角叉菜胆甾醇甲氧基贝塔胡萝卜素软膏等;中度患者可在低浓度类固醇同时加上色甘酸充填剂或铜类充填剂、郑州市银屑病研究所指出,5%尿囊素软膏+维E等进行治疗;重度患者则可结合口服药物或局部注射生物治疗。
其四、预防
1. 控制体重:肥胖会使得油脂分泌增多,这在银屑病患者中容易导致局灶性皮脂溢出症。
2. 避免过度洗浴:过度的清洁会造成角